一、嗜酸性与嗜碱性有什么不同吗
1.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依其颗粒染色特征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1~0.04,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 0.3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3.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
二、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1.当人们的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视丘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阻止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从而导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因此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2.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三、如何均衡饮食才好
1.健康成年人每天应食用谷薯类250-400克,蔬菜水果300-500克。动物性食物(肉、禽、鱼、蛋等)200克,牛奶300毫升,豆类50克及适量的食用植物油。按照早、中、晚热量各占30%、40%、30%的比例合理分配全天的食量,不能饱一顿饥一顿,也不能偏食。
2.主要为人体提供热量的食物为碳水化合物,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糖类,包括:米、面、糙米、杂粮、马铃薯等。所以三餐不要忽略了吃主食。适当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能调节人体生理活动,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维护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肉、蛋、奶、豆类及豆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3.补充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抵抗病菌入侵)。猕猴桃,柑橘类水果(橙、柠檬、柚子等),红色水果(草莓、杨梅、山楂等),新鲜蔬菜(白菜、西红柿、青椒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4.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取微量元素可以调节、改善体内的酸碱平衡。它包括钙、镁、磷、钾、钠、氯、铁、锌、硒等,广泛存在于肉类、鱼类、奶制品、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中。铁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血液、肝脏、红肉类、等。
四、怎么吃才健康呢
肉奶豆菜果,主食不可少。每天能吃够五大类食物的人不足三成,这是2012年初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网民营养知信行调查》的结果。“食五类”包括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蛋、奶)、豆类和坚果、蔬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油、糖、酒等)。其中,谷薯类食物作为主食,应占到每天能量来源的一半以上。吃营养素片营养就够了?错。营养首先应该来自日常的膳食中,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只能作为膳食之外的一种补充。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天天补充。食物还能获得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病有益的植物化学物。另外,摄入食物启动了咀嚼、胃肠蠕动等过程,对消化吸收系统大有裨益,而营养素片以水送服,哪能体会食物的美味?
选蔬菜不妨“好色”一点。法则二:顿顿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做到顿顿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健康就会“赖”上你。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汇总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认为有充分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很多癌症的患病风险。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为275克/天,低于推荐的300~500克;而水果为45克/天,远低于推荐的200~400克/天。
原标题:嗜酸性与嗜碱性的区别_嗜酸和嗜碱对人体的影响